从战斗的角度来看,长津湖战役并不算是一次完全的胜利。它更多地体现在战略层面的成功。毛主席在战后12月17日的电报中指出:“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,尽管面临极其困难的环境,依然完成了重大的战略任务。”
东线的战场由紧急调入朝鲜的第九兵团负责,兵团包括20军、26军和27军,共12个师,约15万人。通过巧妙利用长津湖地区的地形,我军成功将敌人切割成几段,并逐个歼灭。
这一战役的结果是英雄合击sf,敌方3.6万人中有2.4万人是美军,整个“联合国军”的圣诞节攻势被彻底粉碎,敌军被赶回三八。
美军麦克阿瑟发动钳形攻势,其战略意图很明确。美国计划通过两路夹击我军,阿尔蒙德指挥的美第十军从东线万人;而沃克指挥的美第八集团军则通过西线军到南朝鲜伪军,目标是通过两路合击将我军彻底击溃。为了应对这一威胁,彭总决定采取主动后撤30公里的战术,造成敌人深入的假象,然后再一举反击,逐个击破敌军。
至于西线军两个师调往,兵力达到23万,6个军(38军、39军、40军中变英雄合击、42军、50军、66军)共18个师,以运动战压制美第八集团军,打得美军措手不及,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的兵力。
首先,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二次战役的基本情况(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)。长津湖战役发生在第二次战役的东线,而展现出更为显著影响力和我方战绩的则是西线。对于美军来说,西线才是他们的真正“埋骨地”。
电影《长津湖》的上映让更多人了解到70多年前发生在朝鲜长津湖的那场惨烈战争,观众们纷纷为之动容,眼中含泪。事实上,若不是电影的强大推广,恐怕大部分人对这场比长征还要艰苦的战役知之甚少。
那么,究竟发生了什么,导致26军第88师被取消番号,师长和政委遭到撤职,许多团营级干部也受到处分,成为了志愿军中最令人痛惜的部队呢?